close

 

   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

 作者:李文良

 定價:380 元
 ISBN:978-986-02-7045-7

 上市日期:2011年2月

 

 
相對於傳統文獻一字未提「客家」何時進入南臺灣墾殖,本書以清代南臺灣開發過程中「客家」族群的移懇與定居為中心,從地方社會及其與國家的互動切入,來瞭解清代臺灣「客家」群體形成的原因,及其在臺灣定居的歷史過程。同時對於清代臺灣的閩客關係、「客家」族群在南臺灣開發史上的角色、水田化運動、地方動亂中的族群關係、義民概念的發展、科舉學額及祖籍認同等問題,均提出新的觀點與詮釋。以厚實的史料基礎,刻畫清代統治前期一百年南臺灣的社會實態。

「客家」們至少經歷了半世紀以上的努力,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才獲得應有的身份和權益。臺灣「客家」社會的成立與發展,不只和島內農墾活動、社會動亂、族群建構息息相關,也對應著清帝國的地方控治以及華南的商貿活動和經濟發展。研究清代「客家」移民定居的歷史,有助於瞭解了清代臺灣社會整體發展的歷史。




作者簡介

李文良

1968年生,屏東縣人。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曾獲日本交流協會以及教育部獎學金,兩度赴東京大學訪問研究。現任臺大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殖民統治時代林業史以及清代臺灣社會史。著有《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臺灣史料集成提要》(合著),以及論文十數篇。



目次

第一章 序言
第一部 從明到清
第二章 「閩主粵佃」與開莊傳說
第三章 請墾制度與鄉村社會
第二部 康熙五十年代社會像
第四章 水田化運動
第五章 番租與田底:下淡水社文書的案例
第六章 方志的「客民」書寫與社會像
第三部 地方動亂與鄉村社會
第七章 朱一貴事件
第八章 從「客仔」到「義民」
第九章 區域發展與地方控制
第四部 科舉學額與祖籍認同
第十章 科舉學額
第十一章 「我粵」:粵民的祖籍認同
尾 聲
第十二章 林爽文事件與義民信仰
參考文獻
索 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kstore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