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取物語

作者:賴振南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17日
ISBN:9789570834376
裝訂:平裝
定價:280元
特價:221元




【 內容簡介 】                 

  《竹取物語》故事生動,結構嚴謹,開創了新的文學形態「物語文學」。作品約成書於九世紀末,內容描述竹取翁在竹筒中發現一個三寸大女娃,三個月便迅速長成姿容光豔的姑娘,取名赫映耶姬。

  赫映耶姬的美貌吸引來公卿王侯甚至天皇的熱烈追婚,她運用智慧一一拒絕。最後於中秋夜,穿上天羽衣隨月宮天女回月宮,留下悲痛不已的竹取翁、驚嘆的天皇,及不死靈藥。

  作者將古典浪漫與寫實巧妙融合,細膩地描繪出赫映耶姬的內心糾葛,其敘事詩般的創作風格,已嶄新地展現出小說的生命力及魅力。


【 作者簡介 】                

賴振南

  台灣台南縣人,天主教輔仁大學國際教育長及日本語文學系教授。歷任輔大、靜宜、成大、東吳等校講師及副教授。曾任輔仁大學總務長及日文系主任。專攻日本古典、近現代文學及日本翻譯實務與理論。曾於許多國內外研討會及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代表性著作有《日本平安朝初期物語研究》(1995)、及《日本文學之種種相》(2004)。擔任輔大日文系主任期間 (2001.8- 2005.1),致力於與日本姐妹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合作和學生交換活動。現任國際教育長更積極推動全校國際化。




【 目錄 】                  


日本王朝物語及物語之祖《竹取物語》概論
一、何謂日本的王朝
二、「物語」的定義
三、「物語」形成的外在因素及其內在特質
四、日本物語之祖《竹取物語》
五、《竹取物語》與「斑竹姑娘」

《竹取物語》中的「和歌」翻譯問題
一、前言
二、和歌翻譯上的問題
三、豐子愷譯與賴振南譯《竹取物語》的和歌比較
四、結論

《竹取物語》
赫映耶姬的出生與成長
王公貴族們的求婚過程
五項難題──佛祖的石缽
蓬萊山的玉枝
火鼠皮衣
龍頸夜明珠
燕子的安產貝
天皇求婚
赫映耶姬昇天
富士之煙
參考文獻
版本及研究書籍

附錄:《斑竹姑娘》中日文版



【 內容試閱 】                                                  


壹、日本王朝物語及物語之祖《竹取物語》概論

一、何謂日本的王朝

  日本古代第五十代桓武天皇於延曆十三年(七九四)遷都平安京(現今京都)。至源賴朝於建久三年(一一九二)在鎌倉(現今神奈川縣鎌倉市)首開幕府樹立武家政權,其間大約四百年。由於政治、文化都以平安京為中心,因此稱這個時代為平安時代。上承以大和地方(現今奈良)為中心的大和時代(又稱上代),下接以武家社會為主體的鎌倉、室町時代(一一九三─一三三三、一一三六─一五七三)。由於平安時代四百年之間,有別於鎌倉、室町時代的武家政權,主要是以皇權親政的朝廷為主,而其王位繼承方式也如同古埃及、古代中國或法國的王朝一樣是一脈相承,所以歷史學家就將平安時代定位為日本的王朝時代。

  若從文學史上來區分,分別為大和時代的上代文學、平安時代的平安朝文學(也稱中古文學),以及鎌倉、室町時代的中世文學。其中平安時代的平安朝文學不但已深具一般水準的文化特質,也是日本文學史上收穫最輝煌的時期。其文學發達的契機主要源於女流假名的流行。在文學特徵方面,自宮廷生活取材反映貴族精神,女流假名更帶動了散文創作而臻隆盛,並且將富有知性及思索性的抒情詩「和歌」,從個人私下的吟詠提升到宮中各種公開場合人人必備的一項文學素養。因此,有所謂的王朝物語、王朝和歌、王朝日記、王朝文學史、王朝歌壇等王朝文化產物。從它的文學作品中也確實歷歷可見「宮廷式」、「貴族性」、「後宮沙龍」等王朝特徵,以及最具日本傳統審美意識的「可笑」、「物之哀」、「風流、優雅」等。由於平安朝文學具有以上的特質,故又稱為王朝文學。換句話說,平安朝文學也就是日本文學的傳統。這不但從後來幾個時代的傑作中可發現平安朝美學的跡象,也明顯地看出那些作品都孕育自平安朝文學。

  例如,鎌倉時代的《平家物語》、室町時代的「能樂」(日本的一種古典歌舞劇),甚至松尾芭蕉(一六四四─一六九四)的「俳諧」(帶詼諧、趣味性,由五七五共十七個假名字音排列而成的日本短詩)中都可察覺到平安朝文學的蹤影。有趣的是,所舉的這幾類代表作品或文學類型都是平安時代尚未有的。這可看出一件事實,就是新時代的文學天才往往是發明新文學類型的人。更確切地說,時代的天才們將未臻時代主流的文學類型昇華成富有內涵的時代代表作。除此之外,這些新文學類型的創始者兼完成者的天才人物,都自平安朝文學中汲取了文學養分的精髓。

  平安朝文學也和其他時期一樣可分詩歌和散文。詩歌的代表形態是「短歌」。其中散文可分為Fiction與Nonfiction兩種。Fiction在當時就稱作「物語」,而Nonfiction可再細分為「日記」及「隨筆」兩類。

  由於篇幅關係,筆者僅對於Fiction作概略性說明。日後如有機會,再介紹其他文學種類。

  前面言及,Fiction在當時稱作「物語」。若以現今用語來說的話,也可視為「小說」。但值得注意的是:現今用「小說」一詞來指稱Fiction類的文學作品,日本文學史上則因時代不同而稱呼有異。例如:在室町時代則稱為「御伽草子」,到江戶時代(一五九○─一八六八)以後,井原西鶴(一六四二─一六九三)的作品則稱「浮世草子」,曲亭馬琴(一七六七─一八四八)稱自己的作品為「讀本」以及為永春水(一七八九─一八四二)所寫的則叫「人情本」。爾後進入明治時代,「小說」的名稱才告確立。這和法國自中世紀起將roman視為小說且沿用迄今截然不同。

  日本的小說形態,在傳統上並非承先啟後、漸進蛻變自然形成的。它呈現出的是斷層不接的現象。特別是明治時代的作家們在打倒了末代舊文學的「硯文社文學」①之後,不再把王朝的物語認同為自己的小說傳統。例如奉行自然主義的小說家們從未將王朝物語視為其傳統。

  然而,平安朝的物語雖未以小說的形態傳續下去,但卻以審美意識根深柢固地延續了其命脈。例如,田山花袋(一八七一─一九三○)雖未學習過《源氏物語》的創作手法,不過閱讀他的晚年作品(如《百夜》),無論在審美意識或氣氛上,都讓人深深感受到有《源氏物語》的潛在影響。

  王朝物語和現代小說的關係大要如上。可是若就此蓋棺論定,認為平安朝的物語在日本文學中,不論現在或將來,作為創作的方法已然死滅殆盡,僅有審美意識一枝獨秀地殘存,那卻失之粗略。

  以下分別就「物語」的定義及其形成的外在因素,和物語文學的特質及其發展等問題加以說明,以便能更進一步了解物語的特色,發掘出物語對後代乃至將來的日本文學所帶來的影響及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kstore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