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劉森堯】 2009.08.29  
 
 

《文學講稿》令人訝異的地方不單是因為它評論文學作品的角度獨特,同時還因為它是一本武斷偏見卻又深具啟發性的文學導讀教材……

推薦書:《文學講稿》(聯經出版)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著 申慧輝等/譯


納博科夫於1958年在美國以出版《羅麗泰》這本小說聞名於世而名利雙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他於1899年出生在俄國聖彼得堡的一個貴族家庭,1917年蘇維埃共黨政權成立時流亡到英國,並進入劍橋大學讀書,後來移居德國和法國,1940年因為妻子薇拉的猶太人身分,為躲避納粹迫害而移民美國。在美國成為家喻戶曉著名作家之後,於1960年帶著由《羅麗泰》一書所賺來的財富回到了歐洲,和妻子住在瑞士一家五星級旅館直到1977年去世為止。1964年他接受《花花公子》雜誌訪問時這樣說:「我是美國作家,出生於俄國,在英國受教育修習法國文學,然後在德國住了十五年,卻不太懂德語。」這是納博科夫的簡單履歷,但是他旅美期間在衛斯里女子學院和康乃爾大學教授歐洲文學及俄國文學的傑出履歷,卻必須等到他死後,連續出版了《文學講稿》、《俄國文學講稿》以及《堂‧吉訶德講稿》,大家才知道他除了寫精采小說之外,還是個極出色的文學教師和評論家。

對喜愛《羅麗泰》的讀者而言,讀《文學講稿》可能會領教到納博科夫迷人獨特的另一面:他如何用與眾不同的角度去看一本文學作品。《文學講稿》令人訝異的地方不單是因為它評論文學作品的角度獨特,同時還因為它是一本武斷偏見卻又深具啟發性的文學導讀教材。這顯然是一本為上文學課程而準備的講稿,納博科夫成名後在接受訪問時說過,他在課堂上說的每一句話,都必定事先經過周詳謹慎的準備,都是用鉛筆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並且經過不斷修改(很難置信,他到死的時候都還不會打字),可見這有可能是一本多麼不同凡響的文學講稿;如果有關他的傳記資料沒有誇大,他所手寫講稿內容幾近兩千頁之多,差不多是半部《追憶似水年華》的篇幅了。

這本講稿內容所選作品大約可看成英文系學生必讀有關歐洲文學的書單:珍‧奧斯汀的《曼斯菲爾莊園》、狄更斯的《荒涼山莊》、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史帝文生的《化身博士》、普魯斯特的《去斯萬家那邊》、卡夫卡的《變形記》以及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等一共七本,其中《變形記》和《化身博士》還只能算是中篇而已。為什麼是這些作品呢?這裡充滿獨特偏頗的品味和無意間建立起來的選擇。

1950年他在康乃爾大學開歐洲文學課程,之前和當時著名評論家,亦即《到芬蘭車站》一書作者艾德蒙‧威爾遜通信時,曾詢問可否建議上課書單,其中至少包括兩位英國作家。威爾遜立即提議珍‧奧斯汀和狄更斯,納博科夫回信表示他從不讀女性作家,她們屬於不同層次範圍,比如說說看,《傲慢與偏見》好看在哪裡?威爾遜說,試試《曼斯菲爾莊園》,珍肯定是英國文學最偉大的六位作家之一(威爾遜權威地認為其他五位是莎士比亞、彌爾頓、史威夫特、濟慈以及狄更斯)。納博科夫勉為其難接受,備課時還真為珍的這本小說寫出許多獨到不凡的見解。我懷疑這本小說很可能是他這輩子所讀過的唯一女性作家所寫的作品,在文學上,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男人沙文主義者。

在1950年代,納博科夫算得上是後來羅蘭‧巴特及蘇珊‧桑塔格《反詮釋》等所提倡「新批評」觀念的先驅:文學偉大與否,不是看故事或意念的表達,而是看文字和風格。納博科夫在本書中開宗明義講得很清楚:「文字風格和結構是一本小說的精華,偉大的思想都是空洞的廢話。」難怪他特別崇尚福樓拜和普魯斯特;湯瑪斯‧曼是他心目中的第一號眼中釘,俄國文學中他的最愛是普希金和果戈里,而絕不會是托爾斯泰或杜思妥也夫斯基,也就不足為奇。他討厭的名家除了偉大的曼之外,還包括鼎鼎大名的康拉德和福克納,為什麼他會那麼討厭他們?坦白講,到現在還是很少人弄得清楚,也許只是看不順眼而已。至於他最痛恨的人則非佛洛依德莫屬,有一次訪問時,對方提到有人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去詮釋《羅麗泰》,他當場氣到快要跳腳了。

納博科夫當年教書時,準備這些講稿,不管其中充斥著多少的武斷和偏見,但不能否認的是,他藉此教導了學生學會使用尖銳的眼光去讀文學作品,並從而學會思考與文學有關的一切,簡單講,就是學會讀書和思考,這是他當時的學生後來回顧和他一起學習時受益無窮的地方。

我個人二十年前開始在大學英文系教書時,接觸納博科夫這本講稿,以及另一本《俄國文學講稿》,多年來不管是課堂上引用他的教學方式或作品文本,或是課餘為了樂趣的閱讀,都是獲益良多。至於對喜好閱讀西方文學名著的讀者而言,這肯定會是一本值得參考的書;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本身的寫作風格即是一本精采的文學作品,讀來也是樂趣無窮的。

【2009/08/29 聯合報】
 


《文學講稿》

定價:450元
特價:356元

本書1991年初次被翻譯成中文時,印數很少,許多讀者求之不得。
這是納博科夫於1950年代,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講授歐洲文學大師課的講稿。
本書被譽為具有優美的散文風格,語言生動,深入淺出。納博科夫在講稿中一再強調:風格和結構是一部書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空洞的廢話。

比起美國批評家布魯姆正經八百討論經典名著的《西方正典》,《文學講稿》要好讀得多,畢竟它給出的見解是那麼的深入淺出、簡潔明晰。


1940年,納博科夫被希特勒趕出歐洲,繼續朝美國流亡,輾轉在幾所大學講授文學課。
《文學講稿》就是根據他以講課為目的的講稿和筆記編輯而成的(主要是在康乃爾大學講授「歐洲小說大師」課講稿結集)。
在厄普代克為這部講稿寫的前言中,提到他的妻子曾經是納博科夫的學生,她提到在課堂上學到的主要教義,就是「風格和結構是一部書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空洞的廢話」。
這意思是說,藝術大於思想。納博科夫本人更是開宗明義,「我的課程是對神秘的文學結構的一種偵察」。
他細剖七位大師的七部名著:

奧斯汀的《曼斯費爾德莊園》
狄更斯的《荒涼山莊》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卡夫卡的《變形記》
喬依斯的《尤利西斯》

這當然是藝術偵察,納博科夫從細節著手,穿透由語言、意象、結構、文體和風格造就的文學迷津,帶著那個年代時興的新批評文本細讀的氣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kstore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